脾懼濕,胃畏寒,恰逢雨水濕冷天氣,寒潮時又光顧,更讓脾胃病高發。在春天雨季,很多老年人的脾胃顯得十分虛弱,究竟該如何調理呢?
為何雨季會影響脾胃呢?
雨季濕氣重,中醫認為,濕氣主要靠脾胃的運化才能代謝,但脾有喜燥而惡濕的特點,多雨時節濕氣一重,脾胃運化不及,容易堆積體內,出現水濕困脾的情況,而且春天風大,春應肝,肝木內動,易乘脾土,故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克制,和濕氣相合,更容易出現腹脹、納呆等表現。 不同體質的人脾胃不好有哪些具體表現?
脾胃不好包括脾和胃兩方面,在陰虛、血虛的人士,脾胃功能不好主要表現為胃陰虛,常見的如胃中嘈雜、泛酸、口干、便秘,而在氣虛人士則主要表現脾氣虛,重則為脾陽虛,脾氣虛主要表現為乏力、納呆、少氣懶言、食后腹脹;脾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、肢冷、大便溏、容易泛清涎、口淡乏味、舌淡暗苔白等表現。
哪些食療藥材分別調理不同體質的人
胃陰虛適合的調理藥材:山藥、石斛、麥冬、西洋參、桑葚子、百花蜜、太子參、水鴨肉、兔肉、海參。
脾氣虛適合的調理藥材:黨參、白術、黃芪、牛大力、五指毛桃、鷓鴣、鯽魚、鯇魚、生魚、鯪魚、黃花膠、雞肉、豬橫脷、豬排骨等。
脾陽虛適合的調理藥材:附子、干姜、砂姜、肉桂、紅參、高麗參、新開河參、巴戟天、牛肉、羊肉等。
哪些食療方子可以推薦給不同體質的人胃陰虛:
1、石斛麥冬山藥燉水鴨

滋陰去火,對胃中嘈雜、口干、便秘等癥狀效果較好。 【材料】:石斛15克,麥冬10克,山藥30克,水鴨500克,生姜3片。 【做法】:水鴨斬件,用生姜和鹽腌制片刻,上述材料洗凈,水2500ml,煮開后放入上述材料,大火轉小火煮1.5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2、西洋參海參燉瘦肉

提神益氣。 【材料】:西洋參5克,海參1條,瘦肉500克,枸杞子5克 【做法】:海參泡發并去內臟,洗凈備用,水500毫升,放入上述材料,蓋上燉盅蓋,隔水蒸燉2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,飲湯吃渣,功效更勝一籌。
脾氣虛: 1、黨參白術砂仁煮鯽魚湯

健脾益氣,對慢性胃炎、胃動力不足者較為合適。 【材料】:黨參30克,白術10克,砂仁5克,鯽魚1條約300克,生姜3片。 【做法】:鯽魚去鱗及內臟,洗凈后燒鍋下油,煎至兩面金黃色,加水2500ml,煮開后放入上述材料,大火轉小火煮1.5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2、五指毛桃黨參淮山燉排骨

健脾補肺,對慢性胃炎、慢性支氣管炎等容易短氣乏力者較為合適。 【材料】:五指毛桃30克,黨參30克,淮山20克,排骨500克,生姜3片。 【做法】:排骨切成小塊,洗凈后加水2500毫升,煮開后放入上述材料,大火轉小火煮1.5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3、黃芪淮山牛大力燉鷓鴣

對慢性胃炎、神疲力乏、納呆、容易腹瀉者較為合適。 【材料】:黃芪20克,淮山30克,牛大力20克,鷓鴣1只,瘦肉250克,生姜3片。 【做法】:鷓鴣去毛及內臟,洗凈后斬件,水500ml,放入上述材料,蓋好燉盅蓋,隔水蒸燉2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。除了鷓鴣外,也可用烏雞或者山雞,功效大致相同。
脾陽虛: 1、當歸生姜羊肉湯

溫脾養血,對畏寒肢冷、納呆、乏力、婦女經行腹痛者有較好的調理功效 【材料】:當歸15克,生姜20克,羊肉500克,大棗5枚,黃酒適量 【做法】:羊肉洗凈后氽水去血沫,水2500ml,煮開后放入上述材料,大火轉小火煮1小時后放入黃酒,再煮半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
2、紅參巴戟天干姜燉牛肉

溫脾養血,對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軟、納呆、乏力者有較好的調理功效 【材料】:紅參10克,干姜20克,巴戟天15克,牛肉500克,枸杞子10克 【做法】:牛肉切成小塊,水500ml,放入上述材料,蓋好燉盅蓋,隔水蒸燉2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飲用。
日常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調理脾胃
中醫認為脾主四肢,動則生陽,四肢的有氧運動是鍛煉脾胃機能的最好方式,特別是脾經起于下肢,因此下肢為主的鍛煉更有助于健脾,常見的有慢跑、爬山、步行、打網球、羽毛球、游泳、負重下蹲等。
除了運動外,揉腹也是很好的健脾方式,可以早晚用雙手自臍周順時針推按36次,再在兩側前胸壁自上向下推擦到骨盆處,有較好的健脾理氣功效。 |